欢迎光临昆明城市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衡水四院:“糖尿病,潜伏在每个人身边”

 

孙芳芳和患者交谈。刘国磊 摄 

本报记者 刘国磊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年度主题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这一主题旨在提醒人们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该病对生活的影响,并鼓励人们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作为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内分泌疾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代谢性慢性疾病。一旦患上就无法彻底根治,只能伴随终生,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大疾病,被医学界称为“万病之源”。 

记者邀请到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芳芳,共同探讨糖尿病问题,以期引起全民重视,让全民畅享健康生活。 

记者:孙主任您好。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37亿,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41亿,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孙芳芳: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原因还是很多的,跟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生活越来越富足了,“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营养摄入丰富,体型偏胖甚至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久坐不动、体力活动偏少,加上出门开小汽车、骑电动车,摈弃了自行车,使人们的代谢变缓。可以说,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一大部分人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形成。这些都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记者:作为从事内分泌工作的医生,在日常门诊中能够帮到患者哪些? 

孙芳芳:今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专家共同撰写的《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下文称《共识》)于《中华糖尿病杂志》发布,新版《共识》就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提出多项建议,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来干预疾病发生或进展。 

通常来讲,我们针对健康人群和存在糖尿病风险的患者开展广泛的科普工作,对糖尿病患者科学治疗和调理。主要借助义诊、门诊、媒体宣传等形式来提高人们的认知,从而预防疾病,尽到作为内分泌医生的责任。 

记者: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无法彻底根治,只能伴随终生。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常见的危险信号? 

孙芳芳: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对糖友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并发症有以下15个常见的危险信号,糖友一定要警惕: 

疲乏无力。这是由于糖友体内葡萄糖的转运及代谢受阻,再加上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出现全身严重疲乏、无力。 

头晕、心慌、胸闷。若有这些表现,最大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此时还可能伴有饥饿、出汗、手抖、面色苍白等症状;也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即当姿势改变时出现血压突降,提示糖友可能有了心血管并发症。 

浑身发胀。这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口渴、咽干。这说明糖友的血糖升高、血黏度增大。有些糖友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血压上升。血糖上升,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血压也随之升高。 

腹胀、便秘。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损伤糖友胃肠道自主神经,从而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便秘。腹胀和便秘也可能与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有关。此外还应当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手脚麻木。糖友如发现自己有对称性手足刺痛、麻木,代表可能已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感到一侧肢体麻木、周身难以支持,则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有脑梗死可能。双足刺痛,继而有麻木,提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皮肤干燥、脱屑。糖尿病并发症也可能表现为皮肤问题。糖友如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或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皮肤变色。足部皮肤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代表足部缺血。严重缺血是足部发生坏疽的先兆,若有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表现,不及时治疗将有截肢风险。 

皮肤水疱。主要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引起,或由高血糖引起的血液渗透压升高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牙齿松动。多为牙槽骨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糖友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血糖偏高或波动较大,骨质疏松风险将较高,口腔也容易发生感染。反过来,如果口腔有炎症,也会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视物模糊。出现近物看不清、眼调节功能降低,提示可能有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糖尿病史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眼部微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白内障等多种眼部疾病,导致视力减退,如不及时控制,致盲风险很高。 

视物变红。突然感觉看东西发红,提示糖友有眼底出血。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糖友血液可能黏稠度偏高,易形成血栓、瘀血等,甚至会发生血管破裂。 

性功能低下。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或微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也会影响支配生殖器官的神经功能,并对阴茎海绵体的微血管造成损伤,使其不能正常充盈,造成勃起障碍。 

出汗异常。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由于糖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形成多汗。汗腺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异常情况。 

记者:日常门诊中,您还遇到哪些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误区呢? 

孙芳芳: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终生事业”,“管住嘴”是饮食控糖的第一步,可不少糖友走了极端,这也不吃,那也不沾,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正确认识,避免走极端。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患者主要存在这么几个误区: 

第一,限制饮水。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发病后有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饮水,这是不妥的。糖尿病患者的口渴症状,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糖尿病患者渴了就应饮水,否则,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第二,少吃粮食多吃鱼。糖尿病饮食疗法提倡平衡蛋白质,多食用膳食纤维,低糖、低脂、低盐,过多地进食肉类会使总热量增加。另外,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过多摄入会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第三,过度节食。糖尿病发生以后,很多患者过度节食,甚至安排全素食,其实这也是十分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因热量摄入减少,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而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很容易引起酮酸中毒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第四,不敢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很有裨益的。 

记者:最简单的避免患上糖尿病或者预防糖尿病加重的方法是什么呢? 

孙芳芳:简单来讲,预防糖尿病就是摒弃一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来讲,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没有被及时发现,而已经引起了脏器的病变。所以早期筛查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日常体检之外,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器官的评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眼病的评估。病人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常在视力已明显丧失时才意识到应预防失明。直到糖尿病末期,眼底损害才会影响到视力,所以常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视力应每年检查1次;还要检查视网膜(眼底)。 

肾脏的检查。测血压,化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化验血肌酐及尿素氮。尽早检查出糖尿病人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肾病。 

足部的检查。医生主要检查双下肢有没有疼痛、麻木、针刺等症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及检查腿,检测足部触觉、温度觉、振颤觉、双侧跟腱反射、踝反射等,了解神经有无损害,是否有发生足溃疡的可能。 

大血管病变的评估。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患血管疾病,并且容易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建议监测血压、心电图,定期做血管超声等。如果病人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医生会尽力帮助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 

总之,目前尚无彻底防止并发症发生或发展的方法。因此早期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及时治疗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做到这一点,由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一系列个人及社会负担将会显著减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昆明城市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昆明城市新闻 km.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