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0日晚8点,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和极右翼“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下称RN)候选人勒庞进行了长达170分钟的电视辩论,两位候选人在经济、购买力、俄乌危机等议题上激烈交锋。
在整场辩论中,勒庞表现得比五年前更加克制,没有一味地向马克龙发起攻击,避免了五年前的一些拙劣场面。但在马克龙轮番攻击之下,她的反应过于紧张,整场表现也只能称得上平庸。
勒庞表现进步,但仍居下风
辩论主持人首先抛出了目前法国民众最关心的购买力话题。勒庞首先在该议题上发言,批评马克龙削减福利,并表示她将把能源增值税从20%降至5.5%,并免除30岁以下青年人的个人所得税。她认为她的相关计划将使法国家庭收入每月增加150欧元至200欧元。
马克龙在回应勒庞时指责她有意忽略失业问题,而他过去5年总统任期在降低失业率方面做得很好。他提醒勒庞,总统无权提高私营企业的工资,那是公司经理的职责。马克龙还为目前官方限制天然气价格和电价辩护,认为这是应对通胀问题的有效举措。在此环节,马克龙显示出多年以来处理经济议题的“基本功”,以大量数字、案例论证己方政策主张,从辩论伊始便确立了攻势地位。
不出所料的是,马克龙面对勒庞打出了“通俄”牌,先是质疑勒庞在2014年支持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这个问题勒庞尚有准备,她立即拿出一张打印出来的推特截图,证明自己早在当年就曾发表过力挺乌克兰的言论,并声称当时马克龙的立场也远不像如今在辩论场上表现得这样反俄。
资料图
马克龙马上反问道,所以你支持的是一个不包含克里米亚的乌克兰,对吗?抢回主动权后,马克龙拿出早已备好的RN“通俄黑料”,指出勒庞早在2017年就从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俄国银行贷款数百万欧元,用来充当竞选资金。
接下来勒庞的回应显然有些慌乱,且缺乏说服力。马克龙反复逼问勒庞从俄罗斯银行借贷的事情是否属实,无奈之下,勒庞承认了确有此事,但反击称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马克龙政府不让法国银行给RN提供贷款。
这下给了马克龙连续进攻的发力点。他没有放过对方的“理亏”之处,立即重复强调对外借贷使得RN产生了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因此永远不可能客观看待法俄关系。
在政教分离问题上,勒庞主张,若当选总统,最终将在法国的公共场所禁止佩戴伊斯兰头巾。她声称,大多数佩戴头巾的年轻女性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这么做的。这种说法随即遭到马克龙反驳,他批评勒庞过于简单地将佩戴头巾与伊斯兰主义联系起来。
退休制度改革问题是辩论的另一大焦点,马克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表示官方不想征收更多的税或增加更多的债务,因此他希望人们要更多工作。他目前计划到2031年实现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推迟至65岁。他还重申,计划将每月最低养老金从目前的980欧元提高到1100欧元。勒庞则认为有关退休制度改革“不公正”,并宣称她要让法国人能够在“60岁到62岁”退休。
总体而言,法国媒体几乎一致同意勒庞“有进步”,不会像上一次般被“吊打”,因而交锋还算有来有回。《费加罗报》21日头版标题是“马克龙占优势,勒庞力扛”。报道评论称,前晚马克龙展现了其可连任的“持续稳定”的“合理性”。政治立场偏左的《解放报》则直接唱衰勒庞,称其表现“还是不行”,报道还配上了一张她“眼神空洞”的面部特写。
马克龙强硬作风被批傲慢
尽管马克龙有拉大领先优势的势头,但辩论之后法国舆论中也有不小的声音批评马克龙的表现过于傲慢。得益于比大部分竞争对手更强的公共演说功底,马克龙大段时间都做到了脱稿辩论,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勒庞大了许多。再加上他经过五年执政,对许多经济议题早已非常熟悉,因此在与勒庞的攻防中往往能用具体数字论证,对比之下勒庞的论证显得苍白。但同时,这也使得马克龙自己带上了一些“教师爷”色彩,在观众眼中表现得过于居高临下。
攻防往来之中,马克龙频频直言勒庞对议题或政府的实际运作缺乏了解,取得攻势后又告诉居于守势的对手“总算比上次更有一些纪律性”。类似做法让一些围观的法国网友感到不满,在几家直播辩论的法媒Youtube频道上,都有不少评论批评马克龙“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这就是又要统治我们五年的伊曼纽尔皇帝吗?”一位法国观众留言道。
2017年的上次大选,有近1650万法国观众观看了勒庞和马克龙之间的辩论。而据媒体21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刚刚落下帷幕的电视辩论,吸引了近1560万观众观看。据媒体收视率监测公司Médiamétrie统计,这是自1974年开始举行选前辩论以来最低的收视率。
根据4月21日凌晨民调机构Elabe所发布的数据,在选前举行的这场辩论会中,59%的观众认为马克龙的表现更有说服力,39%的人则认为勒庞的说服力更强。
辩论结束之后,一些场外因素为马克龙带来好消息。4月2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欧洲政要均呼吁法国民众在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中选择现任总统马克龙、反对极右翼候选人勒庞。
三位领导人未具体指明民众应该选择马克龙还是勒庞,但强调法国人要在“民主候选人和极右翼候选人中做出选择。这名极右翼候选人与那些攻击了我们自由、民主的人站在一边,而这些正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基本价值观念,法国民众不应选择这种候选人。”三位领导人声称,整个欧洲的民粹主义者和右翼人士已把俄罗斯总统普京视为“意识形态、政治榜样”。法媒对此评论称,三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是对欧盟成员国国内政治“一次极不寻常的干预”。
延伸阅读:
关键时刻勒庞曝出黑料,马克龙连任机会变大?勒庞若当选,对中国并非好事
眼下,法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距离4月24日第二轮投票还剩不到一周时间。代表中间派的现任总统埃马克龙将与极右翼候选人的马琳·勒庞争夺总统一职。
据法媒方面的初步预测,马克龙在第一轮投票中以27.6%的得票率居首,勒庞以23.4%名列第二。从数据上来看,马克龙现在的领先幅度处于误差范围之内,那么勒庞胜出的概率也颇大。
马克龙 资料图
根据最新民调,马克龙在第二轮投票中的支持率为55.5%,勒庞的支持率为44.5%。马克龙领先勒庞约10个百分点。但对比2017年同期民调,马克龙则遥遥领先勒庞20个百分点。马克龙此次的民调领先幅度与五年前相比已明显缩小。
那么,如今马克龙能否书写五年前的历史,实现成功连任?
其实,自2017年失利以来,勒庞一直在软化自己的形象,努力表现得像一个潜在的领导者,这让选民十分受用。有民调称,勒庞已经成为该国第二位受欢迎的政治家。
尽管勒庞并没有改变其极右翼政党纲领的核心,但勒庞还把重点放在“法国退出北约”和“购买力”上,这都是法国民众目前很关心的问题。反观多次被曝向美国麦肯锡等公司寻求咨询等丑闻的马克龙,勒庞的形象似乎更突出。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事情很快开始反转,勒庞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当地时间17日,法国检方表示,正在审查欧盟委员会下属独立调查机构欧盟反欺诈局(OLAF)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指控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涉嫌挪用欧盟资金。
4月10日,勒庞在巴黎参加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后的集会
根据报告内容,勒庞在2004年至2017年担任欧洲议会议员期间涉嫌挪用13.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4.6万元)的公共资金,勒庞及其所在政党的成员挪用的资金总额约为61.7万欧元,这些资金被用于政党活动而非欧盟事务。
调查报告称,“国民联盟”向欧洲议会申报的一些费用是“虚构的”,欧洲议会准备“追回不当支付的款项”。
不过调查报告也引发勒庞和“国民联盟”方面强烈抗议,已有律师接手此事,质疑该报告发布时间与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日期“撞车”,目前勒庞本人否认这些指控。
目前,马克龙和勒庞目前都迫切需要扩大他们的第一轮选举票仓基础,尤其是向左翼扩张。不过,得票率第三的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所在的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党17日的内部磋商结果显示,多数成员将在马克龙和勒庞的决选中投空白票。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候选人梅朗雄当选法国总统倒是对我们最好,他一贯反对美国干涉台海事务,甚至曾放话如果自己当选后,美国还要干涉台海那么法国就退出北约,有意思的是2012年的时候,他的竞选广告词居然是中文!
不过他的力量不是很大,如今排到第三也算是发挥其最大能力了,眼下也就看马克龙和勒庞之间的较量了。
法国大选 资料图
勒庞虽然被媒体冠以“极右翼”,但实际上她的父亲才算得上,而勒庞只能算得上是偏右,并没有那么极端。但毕竟是被欧洲称为“女版特朗普”,此前她十分支持特朗普,而她本身对中国也充满了敌视,她曾多次指责中国“抢走法国人的工作机会”。
另外,对于中欧之间的合作,勒庞也持反对态度,她一直呼吁要法国对中国保持警惕,并且要和特朗普、普京一起形成一个美俄法形成的世界轴心。
眼下,倒是很多在法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很担心,勒庞如果当选他们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了。
延伸阅读
勒庞:法国将拒绝追随拜登
4月13日,法国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其竞选纲领中的外交政策。勒庞强调,独立、中间和稳定是她外交政策的三个基本原则。
“法国不是一个中等国家,而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勒庞在记者会开场时指出,“这是决定一切行动、战略和措施的首要原则。”
“第二个原则是捍卫国家利益,也就是说,考虑哪些是对法国有益、必要和有用的。”勒庞继而表示,第三个原则是让“法国外交传统价值——独立、中间和稳定,重新回归外交行动的中心”。
法国将退出北约?
由此,勒庞提出:“若我们本身就无法独立行动且缺乏客观性,如何成为世界和平与自由的捍卫者?这是促使我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原因之一。”
“只有独立才能保持中间立场,必须先去理解世界,而不是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急于评判,去理解地缘政治,而不是急于定罪。”
勒庞表示,绝不会让法国军队听命于一个不属于法国主权管辖的军事指挥机构,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
但有意思的是,勒庞又澄清道,自己当选后,法国虽然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又不会放弃《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即“集体防卫条款”,北约各缔约国同意对任何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
北约 资料图
勒庞宣称,“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不等同于“退出北约”,自己只是希望回到法国“1966年到2009年之间的状态”。1966年,法国在戴高乐政府的带领下,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要求北约军队撤出法国;2009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6年至2009年期间,法国尽管名义上未有退出北约,但实际上仅保留“观察员”的身份,且不参与北约军事行动,因此对于以共同军事行动为唯一目的的北约而言,退出军事一体化组织,实际上就等于退出了北约。
另一方面,勒庞表示不会放弃北约“集体防卫条款”,但该条款的前提则是在一体化的框架下参与北约军事行动,与勒庞的竞选纲领明显矛盾。某种意义上,如果勒庞的观点内在逻辑自洽,则意味着其要求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核心目的,不在于退出北约,而是与美国争夺北约的军事领导权,或者至少是欧洲北约成员国的军事领导权。
外界注意到,勒庞就俄乌冲突特意强调,一旦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和平协议,自己将促成“北约和俄罗斯之间达成和解”。
停止与德国的国防合作
与此同时,勒庞指出,希望加强法德双边关系,她充分意识到两国在经济上互相依赖、文化和文明上相互影响的事实,但勒庞强调,法德有着“不同的利益”,因为自己一旦当选,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而德国将北约看作是天然的防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此前公布的法德共研第六代战斗机与下一代主战坦克概念图
勒庞表示,自己对于德国“没有敌意”,但鉴于这些不可调和的战略分歧,“我们将在国防上停止与柏林的一切合作,包括战斗机与坦克等”。勒庞称,法国将独立对现有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和“阵风”战斗机进行更新换代。
2019年6月,法国与德国、西班牙三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第六代战机,计划于2040年交付,以取代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与德国的“台风”战斗机;同月,法德两国签署联合研制协议,共同开发下一代主战坦克,以取代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和德国的“豹2”坦克。
此外,勒庞宣称,若她当选,法国将停止继续支持德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申请,但将重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事宜,以“增加安理会的正当性”。勒庞表示,或许可以吸纳“印度或是一个非洲国家,甚至是南美洲国家”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至于重新调整与德国的关系以及强调法国的独立、中间立场是否意味着某种“脱欧”的前奏,勒庞称,自己没有退出欧盟的计划,但她表示,法国应当从“布鲁塞尔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并对欧盟进行“内部改革”。
与中国建立“平等关系”
谈及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时,勒庞指“法国是该地区的重要力量”,呼吁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并敦促中国“尊重法国的利益”。
勒庞称,中国“只承认力量对比”,承诺将“保持与中国的平等关系”。至于何谓“平等”,勒庞未有进一步的阐述,但她表示,“我们将拒绝跟随拜登的政策,美国总是需要通过制造敌人而控制盟友”。勒庞重申,法国必将在国际事务上保持“中间”立场。